為何需要了解「三質性」?



根據瑜伽的觀點,世間萬物有三種不同的質性(gunas),分別是惰性、動性和悅性。從字面上,大概可以猜想出每個質性的特徵。惰性是沈重、黑暗和昏沈;動性是動態、焦躁和不安;悅性光明、輕盈和和諧。


學習瑜伽,了解這三種質性是很重要的,例如以脈輪(能量中心)而言,從第一脈輪底輪偏向惰性,接著動性增加,直至頂輪的完全悅性。三質性理論來自「數論」哲學,而瑜珈古籍《博伽梵歌》對這三種質性有清楚簡要的說明。此次工作坊將完整解析三質性理論,並且依據《博伽梵歌》詳細探討如何將三質性運用在生活當中。


走向悅性,就能體驗到對長遠有益的快樂,並且活出屬於自己的豐富意義。

課程簡介


這一系列課程分成三個部分:

1. 什麼是三質性?為什麼覺察三質性很重要?

三質性,分別為悅性、動性與惰性,源於古老的「數論哲學」。數論哲學,是瑜伽哲學的思想源頭,影響瑜珈經與薄伽梵歌深遠。學習三質性,多年來幫助我提升對自身由內向外的覺察與行動品質。這堂課,將深入淺出地介紹三質性的理論,以及作為接下來兩堂的起引。


2. 三質性,面面觀(一)

根據《博伽梵歌》,如何深度頗析三質性對生命各個層面的影響,包括「業力」、「起心動念」、「明辨能力」和「決心」。


3. 三質性,面面觀(二)

延續第二堂內容,包括解析「快樂」、「飲食」、「信念」與「放下」的三質性面向,以及結合當代心理學對於「如何活出樂意人生」之相關研究,印證古老瑜珈智慧,以及生活化運用。


課程目標:提升覺察力,將三質性理論落實於日常生活細節。


適合對象:無需任何瑜伽哲學基礎,只要保持對生命的好奇與開放,希望向內走、挖掘內在力量的您。

工作坊模式:線上錄影重播,六個月內有效,可重複觀看,並且提供內容簡報PDF。















課程價格與購買前須知